李开复在博鳌论坛披露,中国AI技术差距从12个月缩至3个月,DeepSeek通过“算法提效+芯片精算”技术路径,使单卡算力利用率提升40%。
2、清明消费新风:途牛数据显示,京津冀/长三角2小时高铁圈预订量暴涨200%,“高铁+租车自驾”组合占比达37%。上海迪士尼、北京环球影城等主题乐园“酒+景”套餐售罄速度较去年加快2小时,折射中产家庭“轻奢微度假”消费升级。
3、人口政策攻坚:国家卫健委联合30家机构开展人口高质量发展研究,重点破解“生育支持政策效果评估”和“婚育文化重构”难题。上海试点数据显示,育儿补贴每增加1000元/月,二孩生育意愿提升7.3%,但住房成本每平米上涨1万元抵消4.2%政策效果。
4、细胞图谱落地:广州启动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装置,通过AI建模实现细胞演化全周期追踪。该设施可将新药研发周期从10年压缩至3年,首期已与恒瑞医药合作开展肺癌靶向药数字模拟,预计降低临床试验成本70%。
美国拟对华加征50%汽车关税,宝马沈阳工厂已启动“72小时应急机制”,将部分X5生产线转移至泰国罗勇府。日本制铁预警称,若关税落地其年产量或跌破8000万吨,创1964年以来新低。
上海提前入夏推动空调销量暴涨300%,美团数据显示“冷饮半小时达”订单激增180%。气象学家警告,若厄尔尼诺持续,长三角夏季电力缺口或达2000万千瓦,光伏储能板块今日集体涨停。
1、央企AI战略升级:国资委宣布将深化“AI+”专项行动,聚焦“应用领航、数据赋能、智算筑基”三大方向,推动央企在工业制造、能源电力等领域超500个高价值场景落地。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已推出自研千亿级大模型,国家电网则计划将AI深度融入新型电力系统。
2、AI基建泡沫隐忧:阿里董事长蔡崇信警示,美国科技巨头今年超240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投资存在重复建设风险,部分项目甚至无实际用户协议支撑。他提出阿里“技术+基建”双轨模式,强调中国企业的成本控制优势(如DeepSeek以560万美元开发对标产品)。
3、钠电技术突破:中科海钠3月28日将发布全球首套钠离子电池商用车方案,其铜基氧化物正极+煤基硬碳负极技术实现-40℃低温运行,成本较锂电降低30%。华阳股份作为核心股东,已布局5GWh产能并获宇通、中车等订单。意味着中国在新能源赛道开辟“去锂化”新战场。
4、脑科学新突破:中科院团队研发的头戴设备首次实现自由活动小鼠的神经-血管同步成像,发现癫痫发作前存在特征性血氧变化,为精准医疗提供新靶点。该技术正向灵长类动物拓展,脑机接口非侵入式读取迈出关键一步。
5、算力战争打响:三大运营商集体亮剑:“息壤”“云骁”“慧聚”三大算力平台开放社会服务,但内部仍加速自研大模型。这种“既要当裁判员又要当运动员”的策略,折射出央企在AI时代的角色重构。
6、数据要素破冰:国资委披露已在交通物流、石油石化等领域建成高质量数据集,中国电子推出标准化数据工具链。这种“国家队”主导的数据共享模式,或将重塑AI训练数据生态。
7、工业AI新阶段:中国中车发布“斫轮”大模型,贯穿研发设计到运维服务全流程,通过数字仿线%。这标志着高端装备制造进入“虚拟验证,实体生产”新阶段。
8、DeepSeek大消息:25日晚公司在官方账号上正式宣布V3模型完成小版本升级的消息,并介绍了新版本DeepSeek-V3-0324模型的提升细节,包括推理、前端开发、中文写作、中文搜索几个方面的能力优化。另据海外专业AI模型评测机构最新排名,新版V3模型现在是得分最高的非推理模型,超过xAI的Grok3和OpenAI的GPT-4.5(preview)。
1、全球资本迁徙:机构投资者正以史上最快速度撤离美股,3月美股持仓规模骤降40%,创历史纪录。资金涌入欧洲与中国市场,德国DAX指数年内暴涨15%,中国沪深300指数则凭借DeepSeek等AI企业崛起实现36%反弹。
2、AI人才抢夺战:阿里云面向清华、斯坦福等顶尖院校启动最大规模校招,针对大模型、多模态等前沿领域推出“A Star”专项计划,顶尖毕业生可获百万年薪+定向培养资源。脉脉数据显示大模型算法岗以6.8万元平均月薪领跑技术岗,AI产品经理岗月薪近5万元。
3、金融拥抱加密资产:资管巨头贝莱德在欧洲推出首支比特币ETP,同步加仓1.8亿美元现货。其美国比特币ETF已管理507亿美元资产,占比特币总量2.73%。
当比特币持仓超越特斯拉、MicroStrategy等科技公司,传统金融机构正成为加密市场新庄家。
4、以旧换新促消费: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突破150万份,家电换新量超2800万台。政策首次覆盖手机、平板等数码产品,山东、安徽等地创新“送新取旧”服务,苏宁3000-4000元手机销售额暴增。
5、职场分化加剧:新经济行业人才供需比达2.27(2人争1岗),应届生压力更达3.13。73%的35岁以上大厂人选择坚守,毕业生月薪6万+占比3.5%领跑C9院校。
1、港股科技股暴跌:恒生科技指数单日暴跌3.82%创年内最大跌幅,舜宇光学科技重挫10%领跌蓝筹,小米折价配售8亿股引发恐慌性抛售。造车新势力成重灾区,小鹏、长城汽车跌幅超7%,比亚迪电子因苹果供应链砍单传闻跌超9%。
这场暴跌本质是“流动性危机+技术迭代焦虑”的共振:特斯拉市值5天暴增1.5万亿倒逼中资车企估值重构,而美对华科技制裁清单扩容加剧市场恐慌。
2、南向资金抄底港股:内资借道港股通大举扫货,单日净买入138亿港元创三个月新高,重点加仓被错杀的消费电子及互联网龙头。美团、腾讯获超30亿港元净买入,但外资却持续撤离中概股,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连续五日收跌。
3、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效应: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突破150万份,政策撬动效应达1:7.3。但资本市场却现“政策兑现焦虑”:长安汽车等整车厂跌超5%,资金提前撤离利好出尽标的。
当政策从“预期驱动”转向“业绩验证”,投资者开始用显微镜审视企业真实获益能力,补贴依赖型公司正在被抛弃。
4、可控核聚变概念爆发:中广核等央企主导的可控核聚变板块批量涨停,合锻智能、兰石重装等设备商单日涨幅超15%。国资委明确将该项目纳入“AI+能源”战略,计划五年内建成示范堆。
这不是简单的题材炒作,而是国家意志驱动的技术,央企正将AI算力与核聚变研发深度融合,中国或率先突破“人造太阳”商业化瓶颈。
5、资金面“两重天”:两市融资余额单日骤减55亿,但股票型ETF获百亿净申购。神秘资金借道科创50ETF抄底半导体,中芯国际、中微公司获机构逆势加仓。
杠杆资金撤离高波动科技股,险资却加速布局高股息资产。这种“游资退、机构进”的格局,或预示市场风格向价值主导切换。
6、10股收盘创新高:今日共有10股收盘价创历史新高,从行业属性来看,机械设备、有色金属行业创新高的个股较为集中,分别有3只、2只个股出现在名单中。
收盘价创历史新高股中,今日股价平均上涨11.19%雷火电竞app下载,涨停的有常辅股份等,涨幅居前的有天力复合、电工合金、一致魔芋等。